作者:伍必勝 發(fā)布時間:2016-11-07
剛剛落幕的2016年第七屆博博會,創(chuàng)造了多個第一
規(guī)模最大、參展最多、最國際化……
參展的第一天,我們發(fā)現,照明企業(yè)雨后春筍般地涌進來了。
2014年廈門博博會的時候只有五、六家,今年,一下進來十三家,滿場看到“博物館級質量的光,博物館照明品牌,博物館照明專家……”
而據保守估計起碼還有五六家沒來,下一屆應該會見到他們!
博物館照明的春天來了,照明圈辛勤地播種博物館,都在期望秋天般的收獲。
美好的愿望能實現嗎?反正我不信,至于您信不信呢
這么多品牌定位或者專注于博物館時,我們環(huán)望一眼,意外地發(fā)現沒幾家國際品牌如此。
為何他們不熱心?
其中定有蹊蹺!
國外除國立大型博物館外,絕大多數博物館的資金都自己解決,收入包括門票、贊助、出借藏品等,收入門類多,但資金不足是通病。
面對這樣一個市場,就不會有哪家企業(yè)專注.大家主力放在別的市場,博物館照明順帶做做,如此而已!
中國為什么如此熱鬧?
我們的博物館新建或維護,是國家調撥資金
為提高全民文化修養(yǎng),科教文衛(wèi)事業(yè)國家現在投入大,博物館首當其沖。而且,從發(fā)展來看,我們國家的平均每萬人占有博物館的數量與西方發(fā)達國家相比,還有很大差距。
于是,國家投入的帶動下,博物館進入高發(fā)展期!
許多國際品牌以前并不是專做博物館的,到了中國才開始轉的。
上世紀末大批國際企業(yè)到中國,做了很多高大上的宣傳,但叫好不叫座,日子不太好過。
譬如大牌企業(yè) C公司,非常看好中國市場,投入很大,收獲寥寥……
不過他們能堅持,你能想象幾百上千號人的公司,每年國內銷售在100-400萬之間徘徊?
這樣磕磕絆絆了四五年,終于遇到了一家有錢的博物館,這種展館只看效果不看錢的,把活做好,絕不含糊。C公司轉了一大圈,意外發(fā)現了博物館照明的金礦!
那個時候很多展館的照明做得不太好,但資金相對充裕,于是這個業(yè)務很快開展起來了!
將主營業(yè)務定到了博物館.到現在C公司的博物館照明,實實在在地坐上了國內第一把交椅!
后來其它的如國際照明“奢侈”品牌E公司,工于設計的I公司,基本這個路子。
之后的五六年,國際照明大咖在中國博物館市場做得風生水起,但這個格局不久被打破……
因為J公司來了,J是一家小公司并不起眼,由兩個國際品牌的高管創(chuàng)立,J公司存在的意義在于:原來大家找國際公司合作,很多東西沒得談,比如說價格,交期……
J公司來了,這些都可以談!
消費者一下子找到了上帝的感覺,雖說質量差點,但是畢意這配合、價格,是吧!
不到三年,J公司就起來了!
J公司的成功,讓照明江湖的投資者與創(chuàng)業(yè)者一下子啟發(fā)了:
原來做個品牌這么容易!
原來博物館照明這么好做!
……
于是,第一道沖擊波開始。
一下冒出四家專做博物館照明的公司
兩家工程公司分別做了自己的品牌,另一家做其它行業(yè)的也起了牌子,他們緊跟頂級品牌E公司(我們姑且稱為E1吧),產品與VI極像E
J公司也不甘落后,兩位股東分家,一家仍做J,另一家是晶谷。
(未完待續(xù))